近日,一张社交网络截图显示,有人声称可以通过一种Wi-Fi扫描工具获取到MAC地址(无线识别码)后,就能匹配到用户的手机号、性别、年龄、身份证后三位及大体的家庭关系,并记录手机50天内搜索的关键词、淘宝浏览记录等。据相关人士推测,此Wi-Fi扫描工具即Wi-Fi探针。
网传截图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对此,四维创智黑桃A物联网安全实验室表示:Wi-Fi探针只能够采集到一定范围内的MAC地址。所以,单靠Wi-Fi扫描器是无法直接获取到到用户姓名、手机号码、年龄等具体信息的。还需基于MAC地址信息,与其他数据平台进行关联,例如同支付数据、会员数据、消费数据、营销数据、地理数据及线上数据做深度的融合,将多维度的数据集成一起勾画出完整的用户画像,如用户的姓名、年龄、兴趣偏好、消费特征、过往消费记录、学历等,Wi-Fi探针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行业当中,应用在群体意义上的数据分析,可以给现代生活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。但如果有不法分子将他应用在个体数据上,便会造成对用户个人隐私的干扰,从而构成犯罪行为的产生。
当一个设备给另外一个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信息时,周围的其他同类设备都是能够收到无线信息,Wi-Fi探针技术基于此原理。具体说,当Wi-Fi设备在Wi-Fi探针的侦听范围内,Wi-Fi设备(无论是终端、路由器或者其他Wi-Fi设备)发送任何一帧(Frame)时,不管是发给谁,探针都能截获,并分析出此帧MAC层与物理层的一些信息,比如发送与接收设备的MAC地址、帧类型、信号强度等。Wi-Fi探针不需要与周围的设备有任何交互,其本身不发出任何Wi-Fi信号,即实现了无感知获取MAC信息。
Wi-Fi探针采集到的数据主要为MAC层的信息,比如设备MAC地址、Wi-Fi信号强度、Wi-Fi信号频道、信号帧类型。
以四维创智的W Hunter无线环境监管系统为例:
如图所示,采集的信息包括设备MAC地址、设备信号强度、设备状态(记录设备进入采集范围和离开采集范围)、采集时间及历史连接过的AP热点的SSID等信息。
作为一种新兴技术,Wi-Fi探针目前广泛应用于如下领域:客流统计与分析、公共安全、智慧交通乃至考勤等等。我司提供的集智能终端信息采集、人员轨迹定位、人员热度统计、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方案,正是深度挖掘Wi-Fi探针收集的数据与其他数据的深度融合和关联。
例如,在公共安全方面,可实现对城市范围内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(移动终端)实施有效的监控。实时对接及时预防、实时布控精确发现、数据与视频关联高清还原、快速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。切实发挥MAC采集技术在预防、发现、制止、打击刑事犯罪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,为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。
万物互联已是大势所趋,近年来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物联网等大力发展,带动公共区域Wi-Fi网络迅速普及。CNNIC(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)年度报告显示,网民通过Wi-Fi触网比例高达91.8%,其中公共场所Wi-Fi上网比例已近半成(42.4%)。Wi-Fi已成为网民在固定场所下介入互联网的首选方式,说到底,移动互联网时代,从运营商、手机厂商、操作系统到各种APP,都在获取用户某些信息,但大部分目的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优质服务,提升用户体验。除了极少数违法行为,大部分都不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真正侵犯。当然,为了个人安全考虑,还是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,对于注册和使用APP时,要注意产品的隐私协议,从提高自身数据的安全保护意识做起。
近期热点
--security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