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,一个纯净、小众的写作平台,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,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、思考。欢迎忠于写作,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。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,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。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。
早在 Windows 7 的时代,微软就给其引入了分屏的功能。将窗口拖至显示屏的左右和上边缘,就可以将窗口变为显示器大小的一半或者全屏。而在之后的 Windows 8 和 Windows 10 中,这个功能被发扬光大,甚至可以做到一屏四窗。也因为 Windows 在窗口排列的开创性创新,我们给 Windows 的分屏功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
但是反观 macOS ,直到 2015 年发布的 OS X El Capitan 才引入了系统级的分屏功能,并且限制也诸多。首先它只支持一些特定的应用程序,并且仅仅支持在一个屏幕内并排显示两个窗口(算上 Picture in Picture 也只有三个),并且在操作上相较于 Windows 来说也显得麻烦。因此,在实际的使用中,体验并不算太好。
在宽屏显示器和多窗口处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今天,如何在 macOS 下快速便捷的并排多开窗口,就成为了一件必须的事情。尝试过 App Store 里评分最高的两款分屏软件 Magnet ,Window Tidy 之后,最终我选择了 Window Tidy 。
▍为什么选择 Window Tidy ?
Magnet 的分屏操作方法,是类似于 Windows 10 上的操作。就是「点击窗口拖动至显示器边缘」,然后将自动将窗口排列到相应的地方。它支持分屏的数量和 Windows 10 一样,分别是全屏、左右(上下)双窗口和四角四窗口,除此之外还支持居中和还原显示。而最吸引人的一点是, Magnet 还支持键盘快捷键操作,对于键盘党来说简直是利器。
但是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,假设我想要在一个屏幕里开三个甚至更多的窗口怎么办?又或者我想将窗口用不同宽度、大小、占比排列,这些 Magnet 都无法实现。在我的使用中,还发现有一点小问题,就是在 macOS 的操作中,将窗口拖到显示器的上边缘会触发 Mission Control 。所以就会导致窗口还没有全屏,就被拖到了另外的一个桌面。
而在 Window Tidy 中,这些问题都被完美的解决了。
▍Introducing Window Tidy
Window Tidy 的分屏操作方法依然是拖动窗口,但它不是拖动到显示器边缘,而是拖动到我们设定好的显示区域,松开鼠标后窗口就会调整到指定的位置。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,来设定将屏幕的分为多少个显示区域,非常的方便,并且同样可以使用快捷键操作。
打开软件的设置界面,点击左下角的「 + 」号就可以添加窗口排列的设定。在弹出的窗口中,Name 是窗口排列的名称,Activation Shortcut 便是触发快捷键,Availble for Screen 可以选择在哪一块屏幕上可用,一般在这里选择的是 All Screens 。
下面的 Grid 便是可以设定的窗口分割比例,例如这里我将屏幕横向切成 6 块,纵向也切成 6 块,这里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自定义。后面两个选项 Precision 和 Action 用途不大(对于我来说),然后下面的 Screen Layout 便是窗口的预览,例如这里我需要的是窗口显示在屏幕的左半部分,就按住鼠标拖动选择左边 3*6 的部分。
需要注意的是,设置完左半边,还要用相同的办法设置右半边。其他的分屏亦是如此,如下图所示。
设置完成之后,点击 Positioning ,可以调节触发小窗口的位置,我喜欢将它横向排列在屏幕的上方,道理嘛相信追求效率的大家都明白。一切的设定完成后,点击 Done ,然后当我们在拖动窗口的时候,屏幕上就会出现我们设定好的排列,将窗口拖到对应的黑色区域,就会显示到相应位置了。
当然,如果你设定了快捷键,用快捷键激活也是完全 OK 的。剩下的其他设置,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,相信我派读者的英文水平都能读懂。
▍关于效率
我在 Matrix 的交流群里给大家推荐 Window Tidy 的时候,有一个朋友提到,拖动的效率太低,还是没有 Magnet 键盘来的快。我其实并没有太赞同这一个观点,原因不只是 Window Tidy 也可以使用键盘快捷键,还因为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,键盘节省的时间相比于拖动来说不过是零点几秒,对于实际的工作时间来说减少的并不多。
我们使用效率工具,并不是为了抢那么几点几秒,而是为了更加方便我们的使用,节约更多原本不需要花费的大段时间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自己用的舒服就好了,适合自己的才是坠猴的。
Window Tidy 目前在 Mac App Store 售价 6 元,几乎是白菜价。